丁香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久久超碰护士国产1 2区|日本中文午夜能看的网站涩|亚洲五月婷婷色后入内射在线播放

沈陽工具標準件制造有限公司歡迎您!
沈陽工具標準件制造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24-86785383

新聞中心

New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沈陽工具標準件制造有限公司

電 話:024-86785383

郵 箱:sygb@vip.163.com

地址: 沈陽市皇姑區文儲路237-68甲

行業資訊News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任正非談到緊固件產業

此前,記者對任正非進行了專訪,任正非提到的一個問題,估計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那就是在專訪中,任正非不止一次談到“螺絲釘”問題。人們很難想到這位令人尊敬的企業家,會如此重視“螺絲釘”問題。

他表示,我們要向日本、德國、瑞士學習,發揮工匠精神,就是要踏踏實實的做東西。

我們堅定不移持續變革,全面學習西方公司管理。因為西方早我們一步工業化,工業化有哲學問題,因為西方形而上學和機械唯物主義的哲學,所以他們的數學、物理、化學、工程科學……這些東西先一步,產生了工業化。而中國哲學是玄學,心靈的感悟要變成螺絲釘就有點困難。所以西方率先產生“螺絲釘”,率先工業化,工業化就是流程化,那我們就要向他們學習。我們花了28年時間向西方學習,至今還沒有打通全流程,……所以我們現在還在不斷優化我們的組織和流程,從而提升內部效率。

有理論創新才能產生大產業,當然有技術創新也能前進。日本有個小公司研究螺絲釘,幾十年就研究一個螺絲釘,他把螺絲釘做到不會松開。世界的高鐵、飛機高速運轉的設備很多都采用螺絲釘。一個螺絲釘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研究。

德國如果不是勞動法律的影響,全世界的湯勺都是德國制造。高級水晶杯、高級的銀餐器都是德國小村莊生產的,我去過兩個小村莊,他們打出來的表格說他們從來不談銷售,他們談占世界份額的多少,村辦企業啊,講的是他占世界份額的多少。所以這一點來說,我們要回歸踏踏實實的經濟,經濟的增長不可能出現大躍進。

由此可見,任正非談論螺絲釘問題并非心血來潮,而是感觸良久。關于螺絲釘,他提出兩個問題:

螺絲為什么誕生于歐洲

先讓我們看看螺絲發展的歷史。

中國古代木質建筑主要使用“榫卯”結構,而不用釘子,而是更別說螺絲釘。現在中國農村上點歲數的人都管釘子叫“洋釘”,說明釘子跟“洋車(自行車)”、“洋火(火柴)”、“洋堿(堿面)”一樣都是來自西方的東西。

人造螺旋物和螺絲的確是歐洲人發明的。最早,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發明了螺旋形提水器(Archimedes Screw Pump),“阿基米德螺旋”,據說今天在埃及仍有使用。

“阿基米德螺旋”看似簡單,卻堪稱是個偉大的發明——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螺絲狀裝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阿基米德是當之無愧的“螺絲之父”。

阿基米德發明的灌溉工具--“阿基米德螺旋”

公元前1世紀的時候,古羅馬人能夠用木制的螺旋壓力機在地中海附近壓榨橄欖油和葡萄汁,也開始使用螺絲釘,只是這時候的螺絲釘都是手工挫出來的。

古羅馬榨橄欖油的機械,使用了螺桿的原理

中國的榫卯結構的確令人贊嘆,但卻主要適用于木質結構;對于金屬制品的連接、緊固就無能為力了。而近現代制造業普遍都是金屬制品。螺絲釘的作用就越發重要。

公元15世紀以前,歐洲人也很少使用螺絲釘,因為此前的螺絲釘只能用手工挫出來。漫長的中世紀里,歐洲人主要用木頭釘子或金屬釘子來連接家具、木質建筑(中國古代并非不用釘子,據說宋代《營造法式》中就有不少使用釘子的記述)。

從16世紀開始,歐洲制釘工人生產的螺絲釘越來越多,但這時候螺絲刀(Screwdrivers)還沒出現,所以這時候的螺絲釘還是用錘子敲進去的。

1780年左右,倫敦出現了螺絲起子(即旋鑿、螺絲刀),木匠們發現用螺絲起子旋緊螺絲釘比用錘子敲擊能把東西固定得更好。原來世界上是先有螺絲釘、后有螺絲刀。

接下來輪到螺絲釘史上的猛人出場了。

第一位是英國斯塔福德郡的雅各及威廉惠雅特兄弟(brothersJob and William Wyatt)。他們在1760年申請了一項專利,現在頂多可以稱為螺釘機的早期版本。他們于1776年建好第一個木工螺釘廠,但是很快就失敗了。工廠的新老板經營良好,在1780年代一天生產了16000顆螺釘,只需要30個工人,這種工業生產的生產性及產能在當時是革命性的突破。

第二位就是英國企業家、發明家杰西·拉姆斯登(JesseRamsden,1735-1800)。在杰西·拉姆斯登眾多發明中,有一項不太起眼但卻很重要的機器,那就是他在1777年發明了第一臺令人滿意的螺絲車床,可以大批量制造螺絲釘。

 

杰西·拉姆斯登

第三位還是一個英國發明家,被稱為機床工業之父的亨利·莫茲里(Henry Maudslay,1771-1831)。這位也是學徒出身。他26歲的時候(1797年)開始獨立創業,制成第一臺螺紋切削車床,可車削不同螺距的螺紋;1800年他改進的車床,用堅實的鑄鐵床身代替了三角鐵棒機架,被作為現代車床的原型;更為重要的是,莫茲里從客戶角度出發,第一次推動了螺絲釘的標準化,讓螺絲釘和螺絲帽可以隨機配對。從此,螺絲釘作為工業時代的緊固件,被廣泛應用于人類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

此后的整個19世紀里,螺絲釘工業都在不斷發展。

1840年美國發明轉塔車床(TurretLathe),1870年發明自動螺絲機,自動化機床生產徹底降低了螺絲的成本。低成本刺激更大量的螺絲使用。

整個19世紀,螺絲頭最常見的是一字和外六,因為容易生產。

1908年加拿大P. L. Robertson是第一個做出來內六角螺絲頭實際生產的人。

1935年,亨利·菲利普(Henry F. Phillips)生產了后來流行世界的十字頭螺絲(PH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迅速在其1937年推出的凱迪拉克(Cadillac)汽車上采用這種設計。

到1940年,85%的螺絲生廠商有生產十字槽螺絲的許可證。幾乎整個汽車行業、飛機都改用十字槽螺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時用品和車輛都采用這種十字槽設計。

1940年,螺紋標準化進一步推廣,ISO 公制螺紋標準和統一螺紋標準制定。1966年,Pozidriv(PZ頭)米字槽出現。

現在,螺絲釘按照槽型不同,已經幾十種分類,常見的有:一字型(SLOTTED)、十字型(PHILLIPS)、米字型(POZI)、星型(TORX)、方頭型(SQUARE)、六角型(HEXGONAL)等。

而且,在英文世界里,不同槽型的螺絲釘是按照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大十字型是由亨利·菲利普(Henry F. Phillips)發明并擁有知識產權的,所以命名為Phillips(十字槽H型);小十字型則命名為Frearson(十字槽F型)。

蘋果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里面使用則是梅花形螺絲釘(pentalobe),是一種防撬螺絲釘,可以防止消費者自己拆機。日本設計師YumaKano還設計了一款“笑臉”的螺絲釘。歐美國家對螺絲釘的命名,是保護知識產權的體現。

設計師在接受采訪時說道:“螺絲釘是我經常使用的工具之一,是工具世界的無名英雄。因此我才突然有了這個創的靈感,給螺絲釘也賦予面孔和表情。笑臉螺絲釘不僅有普通螺絲釘的功能,還可以讓人們開心。”

小小一顆螺絲釘的工業史,就是西方2000多年科學和技術發展以及工業革命的縮影。歐美國家的發明家、企業家一邊發明和創新螺絲釘,一邊制定行業技術標準;歐美國家的政府則全力保護知識產權,讓這些工匠創建的企業能夠專注于技術進步。

任正非說,螺絲釘之所以能夠誕生于歐洲而不是中國,的確于哲學傳統有很大關系。歐洲的機械唯物主義(即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確為近代技術和科學發展提供了思維方式,而中國的儒家文化則丟掉了“格物致知”的成分,過分關注人的精神世界,技術層面的研究發明則被斥為“奇技淫巧”。

中國哲學傳統忽視對物理世界的研究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哲學傳統有自己的價值,但也要保持開放心態,開眼看世界,不能唯我正確。

小螺絲,大問題

小小一顆螺絲釘,作用卻無比重要。大到高鐵、飛機、宇宙飛船、機器人,小到手機、照相機、電腦、醫療器械,都離不開螺絲釘,甚至有的病人還需要把螺絲釘植入人體內。它是“人類紀元以來第二個千年的最佳工具”,也是人們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小物件。

所以,螺絲出現質量問題,就可能產生重大影響。比如高速列車、飛機在高速運行時會產生強烈震動,螺絲如果脫落或者斷裂,很有可能會發生悲慘的事故。

任正非在專訪中提到的日本小公司,數十年如一日,生產出一種“永不松動的螺絲釘”,日本新干線、新東京鐵塔、瀨戶大橋、英國高鐵等不允許螺絲松動的地方都在使用。

創始人若林克彥表示:螺絲釘是技術上非常成熟的領域,跟“高科技”概念相距甚遠,是典型的“低科技”,人們甚至認為,不管怎么做好像都沒有提升空間。然而,若林克彥正是在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領域創造了可能。

永不松動的螺絲結構圖

50多年來,若林克彥只干了這一件事,心無旁騖,創造了小企業的世界級奇跡。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緊固件生產國,全國有六七千家緊固件生產企業,年產緊固件約800萬噸,出口到全球各地,但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把螺絲做到如此極致。

2007年,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鋼鐵制緊固件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全國涉案7.6億美元,并于2009年1月做出終裁,對涉案產品征收最高達85%的反傾銷稅。經過多年打官司,2016年2月,歐盟終于正式取消了對中國緊固件的反傾銷措施。多年的反傾銷調查和重稅,讓中國緊固件工業損失慘重。不過這個案件對于中國緊固件工業也敲響了警鐘:以數量取勝的時代,該讓位于以質量和創新取勝了。

任正非提出螺絲釘問題,朱镕基以前提過指甲剪問題,李克強今年談到圓珠筆滾珠的問題,這些都是在中國公眾眼里的小問題,但其實反映的都是中國制造的大問題。

據歷史記載,公元1623年,也就是中國明朝那位木匠皇帝天啟帝在位的第三年,英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正式而完整的專利法——《壟斷法(Statuteof Monopolies)》,該法規定,專利權應當授予第一個真正的發明人;發明必須是就新產品而做出的;專利權人享有獨家生產或制造該產品的權利,有效期為14年;他人在此期間不得利用該項發明。此后,美國(1790)、法國(1791)、西班牙(1820)、德國(1877)、日本(1885)等發達國家陸續制定了專利法,成為技術創新的制度保障。

這正是任正非所建議的:“我們國家一定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至少知識產權要等同于物權;現在知識產權是軟軟的,連物權都比不上,物權都有物權法保護了”,國家應該“把算法納入知識產權保護”。中國確立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文件也公布了不少,但對于華為這樣的知識技術密集型企業而言,最害怕的就是“知識產權的威脅”(任正非語)。可能只有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讓中國工匠具備工匠精神,才能讓中國工業企業在技術革新上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和資金,才能使中國制造從外延增長嬗變為“普羅米修斯式”增長。

此外,發達國家一直都對標準的制定十分重視,一邊創造游戲,一邊制定游戲規則,讓全世界都玩統一的規矩。中國在這方面真的還有很多路要走要學。

最后,真心希望國內有工匠精神的廠家多一點,認認真真,從一顆螺絲做起,做好,做精。認真做人,認真做事。


你覺得這篇文章怎么樣?

50